教育

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- 李玫瑾教授讲座笔记

这个讲座的视频时间有2.5小时,听了非常受用。在即将打算抚育小孩之前学习育儿之道,对孩子观念、性格的塑造以及和父母的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以下是李教授从事心理犯罪研究的几点总结:

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成年人造成的

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,都与父母的抚育方式有关。
举个例子:孩子出生后1到1岁半之前的抚育非常重要,这期间孩子由谁抚育,谁就具有孩子一生的控制力。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这个孩子不听父母的话,只听他奶奶或姥姥的,这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父母没有抚育的原因,或者说是因为没有长期抚育。

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

12岁后发生的问题,源由在12岁之前。

这是因为12岁之前孩子是弱小的,他还不能明显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,所以这个阶段不容易看出问题。

等我们有教育经验时,我们就没有机会了

等我们学习到了经验,孩子就长大了,错过了孩子观念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,就很难改变孩子的行为了。

心理发展有关键期

做好父母,也需要耐心与智慧。我们需要时刻观察孩子成长的阶段,并在各个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。尤其是在成长的关键阶段,如14岁,16岁,18岁等。

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时期分类

年龄 阶段
0-1 乳儿期
2-3 婴儿期
4-5 幼儿期
6-11 学龄初期
12-15 少年期
16-18 青年初期
19-25 青年中期
26-35 青年后期
36-60 中年期
60以上 老年期

18岁之前,是孩子观念、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,这期间孩子会经历:情感发展、言语发展、社会性发展、认知、观念、性格、自我意识、独立性。
18岁之后,孩子的观念、性格、人格趋于稳定,如果前期没有培养好,这个阶段就很难矫正了。

情感发展

半岁出现的心理反应:认人,依恋
人与人之间的关系:需要、情感
情感是诸多心理发展的基础。
父母由此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,一岁半之前谁带孩子谁获得孩子的心理资本,谁具有孩子的控制力。

言语发展

爱的抚养,一定是唠叨,一定是有亲人在身旁的抚养,听的多了自然话就多了。

社会性发展

言语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息息相关,社会性主要指爱不爱和人交流。

认知、观念、性格

12岁之前培养。
观念:看到了就形成了。
信念:明白了并坚持。

观念:来自父母的唠叨,父母的影响,父母的教育。
性格:与别人的有关的行为,就是社会行为,就是性格。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方式,就是性格。

6岁之前塑造青少年,防止出现问题

克制任性、防止压抑、学会控制、学会忍耐、防止自私、经历挫折

克制任性

一定要说不。
四个不要的训练:不要骂他,不要打他,不要说教,不要走开。

学会控制

通过诱惑的方式,让其学会控制自己。

学会忍耐

吃饭的忍耐和控制。

防止自私

管理别人,吃饭立规矩。

经历挫折

体能训练,如学游泳。

青春期的教育

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。

青春期引起的变化

生理:身高、生理变化
心理:
身高引起的心理变化: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独立意识增强,自尊性增强。少唠叨。
没新意导致逆反
改变教育的方式:点到为止,不要坚持太长时间。

成瘾问题

内向会导致不愿意发展其社会性。
内向的改变:交朋友,拔出来。培养多兴趣。
成瘾是因为:感觉单一,人会痴迷。
解决成瘾问题:
对孩子的兴趣表示肯定,与他共同发展,和他有共同的语言。

性教育

初中:性的魅力
高中:人类性史话。

生命的教育

如何宝贵生命:

  • 健康
  • 自由,守法才能享受自由
  • 情义